“新冠发病7日图”上热搜!多地宣布公共交通不查核酸,如何发现潜在无症状感染者?家里该备什么药?
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多地相继宣布优化疫情防控,涉及核酸检测、出行、购药等多方面。今晨,“杭州不扫场所码了”“与阳性擦肩戴口罩感染几率锐减”等多个和疫情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我国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新形势下,社会面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如何才能发现呢?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要备哪些药呢?
多地宣布优化疫情防控
上海、郑州、武汉等地宣布室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市12月4日宣布,12月5日起,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郑州市12月4日宣布,乘坐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其他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测温,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武汉地铁及武汉公交12月4日发布公告称,12月5日起,广大乘客凭健康码绿码乘车,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而山东不仅取消公共交通核酸查验,连健康码也不查了。
据山东省卫健委4日消息,自2022年12月5日零时起,居民进入公园、景区、服务区等公共场所,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居民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需要实名登记信息。
核酸检测方面,浙江省内11设区市此番均公布不再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各地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除养老院、福利院、中小学、幼儿园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12月4日晚间,浙江省内杭州、宁波、台州、温州、绍兴、嘉兴、金华、舟山、湖州、衢州、丽水等地相继发布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的通告,自12月5日起实施。
另外,浙江方面还表示,通过药店购买“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要求核酸检测和赋码促检。
“新冠发病7日图”上热搜
随着近几日各地防控新政纷纷出台,疫情成为热议话题。今晨,多个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其中包括一张“新冠发病7日图”。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总结了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从发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转阴的“症状分析”——
对疫情的高度关注反映出当下部分市民担心感染风险增大。在12月4日重庆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就有记者问出了这种担忧:
万一社会面还有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如何才能发现呢?万一他一直不做核酸,一直都在社会面活动,会不会造成感染呢?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是很正常,但是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有一套自己的监测预警网络和体系。当前的核酸检测就是便民的“愿检尽检”,除了高风险区、除了隔离点,除了一些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的地方,比如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风险人群的监测,风险人群的意思是他暴露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通常是指快递、外卖、酒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我们会对他们开展定期的核酸检测。第二类叫重点岗位人群核酸检测,重点岗位通常是指比如出入境工作岗位,一些跨境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员,一些交通的维修、搬运、装卸人员。还有就是医院发热门诊、隔离场所,我们会主动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感染情况。
第二个就是对医院就诊到发热门诊看病的这部分我们会着重进行监测。最后还有一个补充的就是刚才说的“愿检尽检”,如果你要出重庆、你要出国或者说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就这部分也是一个补充。
实际上我们还会对一些环境定期开展监测,举个例子,在进口的物品、一些冷链的场所、环境我们会定期抽检,这样能够保证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
该备什么药?多位专家划重点:对症治疗
在目前的防疫形势下,囤药、囤防疫物资成为不少市民近日的关注点,日前还有报道称,“石家庄部分药店的连花清瘟胶囊已经断货”“感冒类药品销售量大幅上涨”。网络上甚至流传着多个“囤药清单”“新冠吃药顺序图”。
那么,对于普通公众来说是否有必要囤药?如果有相关症状,如何更合理用药呢?“‘囤’是不可取的,因为囤是大量、非理性抢购的意思。” 中国中医药继续教育智库海外特聘专家董亚峰表示,常备一些药品在秋冬季节是必要的,备上几天够用的就行。
武汉同济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刘辉国教授持同样的观点。他表示,常备一些药品,不应该是因为疫情“恐慌”备药,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感冒药,为了日常用药安全,有基础疾病的家庭科学备药是常态。
“针对病毒感染大多采用对症治疗。”刘辉国解释,由于呼吸道病毒感染大多没有特效药,目前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清除病毒,主要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因此,药物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压制症状。在出现症状的初期,应尽快进行对症治疗。
“秋冬季感冒以后很容易出现咳嗽咳痰,可以用点止咳化痰的药,比如切诺桉柠蒎肠溶胶囊、复方甘草合剂等就是比较好的止咳化痰药。”刘辉国说。
“发生病毒感染后多以发烧为主。”董亚峰表示,因此退烧药的科学使用也非常关键,比如布洛芬等覆盖时间精准,一般6-8小时,通过定时给药可以精准控制体温。
针对流鼻涕,刘辉国表示,一些药物可以通过减轻鼻腔充血,减少鼻腔渗出物来对症治疗,复方感冒药中会含有相关成分。此外,通过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喷鼻子、洗鼻子,也可以减轻鼻腔充血、减少鼻涕渗出。
如果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感觉浑身酸痛、食欲下降,该如何呢?刘辉国认为,这种情况是一种低烧的表现,一些中成药起到清热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通过服用中成药调节免疫力进行改善。
那么,上面提到的药是不是都要常备呢?刘辉国表示,只需要准备两、三种就可以,而广谱抗病毒药应确定在病毒感染时服用。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也表示,每个人体质不同,该吃的药也不完全相同,治疗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盛吉芳说,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万一感染了,可以使用一些对症支持的药物,如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比如,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推荐的中药用药建议,因密接处于医学观察期的人群如果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临床症状,可以服用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塞来昔布等缓解症状药物,处理后若症状无缓解,需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及时就诊。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注意按照医嘱坚持用药。
李侗曾也提到了“对症治疗”。他表示,除了一些高龄老人,有基础疾病、肿瘤疾病的高风险因素患者会用到“新冠抗病毒药物”,大部分感染者只需对症治疗即可。李侗曾建议市民可简单备一些非处方药,应对冬季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新冠、流感症状缓解都有效,还列出了一张备药清单——
《光明日报》今日刊发《做好健康防护 理性储备药物》一文指出,“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王贵强表示,我国治疗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充足储备。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合理膳食、适当运动、良好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是提升免疫状态非常好的办法。”
提醒:这种行为或耽误治疗
盛吉芳提醒,不要随意根据网上的一些信息,不加分辨地自行吃药,以免耽误治疗,尤其要当心药物对儿童可能造成的伤害。“冬天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果身体不适,特别是发高烧,怀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了,一定要马上去发热门诊看病,把自己的旅居史、活动史和接触史,如实告诉医生,以利于早发现。”她还指出,如果没有出现感冒的症状就提前把药吃了,并不能预防生病,反而会增加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得不偿失。
在李侗曾列出的备药建议中,也有一处“注意”事项,即对于连花清瘟胶囊、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等中成药,不要叠加,只选一种,以免出现药物过量风险。
上官河想起曾读过的两则新闻,都是因乱吃感冒药酿成恶果的案例。
一则是“宁波晚报”9月12日的报道:初三学生小华(化名)有感冒发热、腹泻的症状。家长想着,去医院的话,要到发热门诊就诊,还要做核酸检测等,太耽误时间,于是找来家里的5种常用药让小华服下,其中有西药,也有中成药。两天后,小华退烧了,腹泻也止住了,但她总觉得身子软绵绵的,很恶心,比前几天更难受。无奈之下,妈妈带小华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就诊。经检查,小华的血肌酐指数超标了近一倍,尿检也有蛋白尿、血尿。临床诊断为急性肾间质肾炎,考虑与药物有密切相关性。另一个初三孩子由于鼻塞咽痛,口服了多种常备药,也出现了肾功能的损伤。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常备的退烧药、中成药可治病也可致病。
另一则是“潇湘晨报”10月8日的报道:长沙11岁女孩果果(化名)受凉后出现了咽痛等感冒症状,在家服药2天后,果果出现了呕吐、腹痛等症状,家长陪同到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儿科就诊后,发现孩子肝功能严重受损,医生仔细询问后,得知孩子2天内先后服用了7种药物,初步判断肝损害与服用多种药物有关。
这个案例则告诉我们,即便是普通感冒,仍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掌握药物用量,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切勿自行服用药物,尤其是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
对于幼儿,刘国辉还特别提醒,选用对症药物,比如儿童退烧药、儿童止咳药、儿童化痰药,是在去医院等待就诊前的间歇缓解症状时使用,特别不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因为很多药物对于婴幼儿来说,其安全性还没有得到验证,因此,幼儿患病应尽早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北京新闻广播、科技日报、浙江新闻、光明日报、潇湘晨报、宁波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