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75号公交事件:一场虚假的炒作还是隐藏的真相?
1995年11月14日,北京的冬天刚刚开始,夜晚的气温已经变得非常寒冷。那天的天气也不太好,风势特别大。到了晚上九点多钟,马路上几乎已经没有人了。就在这时,一辆圆明园总站375号公交车缓缓驶出车站,停在南门的公交车站上,这是当天的末班车。在那个年代,一辆公交车除了配备一名驾驶员外,还会配备一名售票员,而375号公交车也不例外。
在公交车停稳后,一对年轻的夫妇率先踏上了车厢。他们选择了位于司机后方的双排座位。随后,一位年长的老太太也缓缓上了车。最后上车的是一位年轻小伙,他俩一前一后,分别坐在右侧靠近前门的单排座位上。这四人上车后,司机发现还没有到规定的发车时间,或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也可能是因为一直没有其他乘客上车。此时,司机启动了车子,提前朝终点站香山方向驶去。
公交车的车厢里乘客却寥寥无几,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闷的寂静。发动机的轰鸣声在耳边回荡,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行驶了两站,来到了北宫门车站。由于站台上无人等候,司机便没有停车,继续向前行驶。然而,仅仅开出了300米左右,司机突然打破了车厢里的宁静,他破口大骂: “平时这个时间,这个路段连个鬼都没有,今天是撞了邪了!”因为,外面有人招手示意停车。
司机原本不打算停车,因为这里并不是规定的停车站点。女售票员注意到了这两人,并看到司机没有停车的意愿,于是她善意地提醒司机说外面天气很冷,而且这是最后一趟班车。此外,这个地方比较偏僻,如果不让他们上车,他们只能步行回家。确实,从圆明园到香山的这段路程只有这一班公交车,乘客也很少。这也导致了出租车不愿意跑这种没有返程乘客的路线。正是女售票员的善心导致了司机和她自己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公交车停下来后,上来两个人,但实际上是三个人。售票员在灯光下才看清两人中间还架着一个人。这三个人脸色惨白,衣着怪异,穿着清朝的官服。中间被架着的那个披头散发的看起来像喝醉了一样,头一直垂在那里。车上的乘客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个个神色紧张,根本不敢直视这三人。然而,司机对此却显得淡然,似乎早就习惯了这种情况。女售票员注意到其他人的紧张情绪,于是赶紧安抚乘客。她解释说,这三人可能是在附近拍古装剧,下班后喝多了还没来得及换衣服。这个解释听起来也有道理,因为这三个人身上确实有一股浓烈的酒气。其他乘客听了之后也放松了下来。然而,其中有一个老太太却一脸严肃的表情。每当她看向这三人的时候,都会不断地摇头叹气。尽管她没有说一句话,但她的表情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担忧。
公交车继续行驶,外面的风依然很大,路上仍然没有其他乘客。大约过了三四站后,那对年轻夫妇在到站后下了车。他们很幸运,否则后果可能会非常糟糕。随后,公交车继续朝终点站前进。司机和售票员开始愉快地聊天,似乎没有感受到这不寻常气氛。
这时,后面的老太太突然站起身,指着跟在她一站上车的年轻小伙子大声骂道: “你为什么偷我的钱包?有手有脚的干什么不好,非得干这种见不得光的事!”面对老太太的斥责,小伙子一脸懵逼,赶紧起身反驳说自己没有偷老太太的东西,并且反问老太太: “您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血口喷人呢?”但老太太就是不依不饶地指控小伙子偷了她的钱包。小伙子被老太太逼得急眼了,一副要对老太太动手的架势。
女售票员担心老太太会受伤,赶紧过来劝说: “两位一定是有什么误会。”但老太太的态度依然坚决,紧紧抓着小伙子的衣服说: “偷没偷只能让警察定夺,前面就是警察局,我们去让警察评评理。” 小伙子年轻气盛,本来就怒火冲天,为了尽快摆脱老太太的纠缠,他硬着头皮回应: “身正不怕影子斜,就去就去!”然后司机靠边停了车,老太太拽着小伙子的衣领一起下了车。
小伙子越想越生气,他刚想和老太太理论一番。然而,他注意到老太太一直紧盯着一辆越来越远的公交车,然后长长地舒了口气。小伙子不耐烦地问道: “你还在看什么公交车?赶紧去警察局吧,也好还我个清白。如果警察说我没偷你的钱包,错过了末班车,你可得负责把我送回家。”听完小伙子的抱怨,老太太的态度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变,而且接下来她的言辞让小伙子瞬间感到头皮发麻。老太太说: “还去什么警察局啊!小伙子,你知不知道我刚刚救了你一命?”
小伙子听到老太太的话后更加困惑了。他不明白为什么老太太会诬陷他偷钱包,同时又声称救了他。难道这位老太太真的老糊涂了吗?看着小伙子一脸疑惑的表情,老太太继续说道: “你注意到上车的那三个人了吗?中间那个人并不是喝醉了,而是已经死了。”听完这句话,小伙子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他感到一阵寒风吹过,或者是被吓得打了个冷颤。当他缓过来时,他越发觉得老太太说的话不可思议,他当然不相信真的有牛鬼蛇神存在。他立刻反驳道: “老太太,你是不是有病啊?大半夜的把我强行拽下车,就为了跟我说这个。”说完扭头就要走。
老太太急忙拉住他,不让他不相信。她解释道,从他们上车的那一刻起,她就感觉到了不对劲。这么晚了,天气又这么冷,怎么可能有人穿着古装剧的衣服,还喝得醉醺醺地在大马路上拦公交车呢?因此,她一直在观察他们。巧合的是,当他们上车时,门口灌进来的风正好把他们的衣服吹起来,而那两个人的衣服下面竟然没有脚!
小伙子听完后整个人都惊呆了,汗毛直竖,呆在原地,好半天都无法恢复过来。最后他们选择立即报警。然而,无论向谁讲述这个事情,第一反都会觉得太离奇。尤其是当他们告诉警察,说他们遇到了鬼后,警察并没有认真对待这件事,只是劝他们赶紧回家。
第二天,小伙的电话突然响起,警察告诉他公交车总站发生了紧急情况。昨晚375号公交车并没有到达终点站,司机和售票员也失踪了。警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立即找到了小伙子和老太太。由于他们是中途下车的,所以对375号公交车的去向一无所知。当晚,各大新闻媒体纷纷采访了小伙子和老太太,并大肆宣扬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
经过警方的全力搜索,终于在第三天,在距离香山100多公里以外的密云水库附近找到了失踪的公交车。车上除了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司机和女售票员外,没有其他人。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当时是11月份,而司机和女售票员的尸体却出现了高度腐烂的情况。即使在40度的夏天,两天之内也不可能达到这种程度。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法医对尸体进行的尸检后,发现尸体的腐烂程度确实是自然发生的。另外,还有一件最离奇的事情是,警察对公交车进行了检查,发现油箱竟然是满的,但里面加的不是汽油,而是装满了鲜血。
以上就是关于375号公交车事件的完整经过,你是否在了解后感到害怕,以至于以后都不敢在深夜乘坐公交车了呢?
这个故事是否真实发生过呢?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验证。经过反复研究这个传闻后,我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当年的相关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我发现整个事件的描述存在许多矛盾之处。
首先,网上常见的矛盾点是375号公交在出事当天已经运行了一整天,油箱里的油不足以续航到事发地密云水库附近。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超自然现象,而且警察在油箱里发现了血。然而,事实上375号公交是现实中的产物,需要燃油提供动力。无论发生什么超自然现象,鲜血都无法代替燃油。故事发生在北方城市北京,开头就提到了11月的天气非常寒冷,白天最高气温约为15度,夜晚最低气温可能降至零下。在这样的气温下,车里的东西最多会变质,但绝不会腐烂。描述司机和售票员的情况无非是为了给这个故事增添一些玄幻色彩。
然而,在事故发生后,警方对通往密云水库的各个路口的监控进行了仔细检查,却没有发现375号公交车的踪迹。考虑到事发时间是1995年,当时的监控设备并不完善,许多小路口和偏僻路段都没有被覆盖到,因此原事件的描述有待进一步考证,很可能是为了营造紧张气氛而夸大其词。以上三点就是网上常见的矛盾推理。
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一些细节推理,这些推理可以被认为是确凿的证据。首先,我们来讨论公交路线。在故事原型中,提到了四个站点,分别是圆明园公交总站和圆明园南门站。然而,根据当年的北京地图来看,1995年的地图上并没有这两个站点。实际上,圆明园附近只有两个站台,分别位于颐和园路上和圆明园东路上,它们都被称为圆明园站。因此,故事中提到的圆明园总站和圆明园南门站并不存在。而且375号公交的真实路线是西直门到北宫门。
有人指出,故事中提到的公交编号从一开始就存在错误。可能不是375号,有可能是330、331或333号。然而,无论哪个编号,都无法与故事中的路线相匹配。333号公交车从颐和园出发,终点站是西小营。而331号公交车则从圆明园出发,但在开出一段距离后改变了路线,根本没有经过北宫门。接下来是333号公交车,也就是最接近事件原型的车辆,其终点站是香山,但始发站却是颐和园。这与故事中的描述不符。此外,故事中提到的年轻夫妇坐在了司机后面的双排座上。然而,根据当时的375号公交车型,司机后方的座位全都是单排,而售票员后方的座位才是双排。因此,这一点与故事中的描述相矛盾。而且,当时的公交车都配备了两名售票员。
在阅读完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大家对于这个问题已经不再感到困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