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董事王夫也:真性情造梦者
王夫也正式进入华谊兄弟的董事会,这位创二代将给中国的“梦工厂”注入哪些新鲜的元素?王夫也的真性情,他对内容、对价值观的坚守,让我们对中国方兴未艾的影视文化产业充满期待。
(王夫也:华谊兄弟董事、集结号资本创始人)
1989年出生的王夫也,一照面就感觉出来他是个地道的北京爷们儿——吊吊的、豁达仗义、能调侃、外冷内热。王夫也刚刚被任命为华谊兄弟公司董事,对于这一变动,他既没表现出谦恭惶恐,更没表现出趾高气扬。王夫也在访谈中会纠正记者的错误,“我不是董事候选人了,已经是华谊兄弟的董事了”。另一方面,他非常反感被称为“新晋国民老公”。
作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的长子,王夫也的身份和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注定会受到舆论的关注。而他在采访中则展示出了真性情的一面,“我就是我,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机会,也要承担别人承担不了的责任。”王夫也能给华谊兄弟这个中国的“梦工厂”带来什么?非常令人期待。
新一段投资旅程
王夫也进入华谊兄弟的董事会后,接任的是战略委员会、投资策略委员会的相应职务,主管的是集团对外投资业务。“目前的投资策略不会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电影产业链的布局和投资。包括游戏线、互联网线、院线的投资,等等。”显然,王夫也肩负着推动华谊兄弟转型升级的使命。当然,相比于传统制造业,电影是个新兴产业,不像实业转型的跨界那么严重,这是王夫也感到庆幸的地方。
虽然王夫也刚刚回到华谊兄弟,但他对公司的业务非常熟悉,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深层次的战略思考。华谊兄弟旗下九个子业务整合为三大板块:分别是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为代表的传统业务板块;以电影公社、文化城、主题乐园等业务为代表的实景娱乐板块;以游戏、新媒体、粉丝经济为核心的互联网板块,这三大板块被称为华谊的“三驾马车”。王夫也认为华谊的产业线还是比较清晰的,在大方向上不会有变化,未来自己要做的就是优化产业线和补齐产业线,比如VR技术的布局、综艺的布局,等等。
在对企业的战略思考上,王夫也会显露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这两年华谊的主营业务没有以前那么强势了,虽然在影视娱乐公司中依然是利润最高的公司,但至少在内容层面不再那么光鲜亮丽,所以要回归到内容上去。”王夫也告诉记者:从电影项目本身来说,其实是具有极高风险的,因为无法预估预售。所以,华谊要通过内容让IP更加饱满,让内容产生的附加价值对冲掉单项投资的风险。
“我们需要更多的内容沉淀,通过一些衍生品,通过实景娱乐,让所谓的IP更加巩固,让客户有持续消费的需求,这才能扩张IP的延展性。有时一部电影可能成功,但IP的延展性可能不成功,所以我们要通过布局,让内容实现利益最大化。”王夫也对于电影产业是有一份情怀的,这里面有家族使命的驱动——输出好的影片,是华谊的责任,因为华谊是最具中国品牌的文化企业。在这方面,王夫也与记者颇能形成共鸣,比如像《1942》这样的优秀影片,华谊必须要拍,这是中国电影人的一个责任,要在中国影史上留下一笔。王夫也不愿意评价一些烂片,毕竟这是同行业公司的作品,但他说华谊会坚持输出好的影片。
可见,王夫也一方面是个非常理性的投资人,他在华谊主导投资,会着重地看产业链上的关系和利润能力,看项目公司能否符合公司布局,成为一个稳健的增长点。而另一方面,他也会不经意间流露出真性情,比如对电影品质的评判,对一些原则的坚守。
资本集结号
在回到华谊兄弟之前,王夫也已经是集结号资本的合伙人。集结号资本成立于2014年,除了王夫也之外,还有三个合伙人,分别是付健忠、范黎和一家知名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始人。
当问到如今在华谊做投资与在集结号资本有什么不同时,王夫也认为在判断逻辑上肯定有很大不同。集结号资本是进行早期投资,重点是看人看团队,而华谊投资会重点看财务数据,跟电影产业链的关系,投资行为的逻辑是不一样的。不过王夫也同样认为这个转变的跨度不是很大,毕竟投的都是新兴产业,包括互联网、文化、TMT等。
在很早的时候,王夫也就展现出了在投资方面的眼光与天分。在英国读书期间的大二暑假,他做了第一笔投资,当时一个在英国工作的朋友要回国做EMC节能改造创业,问王夫也是否愿意合作。王夫也虽然不懂技术,但他看好这个商业模式,而且这位创业的朋友也是个技术高手。王夫也主要是负责资源对接,他多选如大型体验式卖场等资质好的私企,而对工厂类客户则谨慎对待。这是源于王夫也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因为制造业的萎缩会带来工厂类客户关门停业,这就很可能导致他的前期投入打水漂。
应该说,虎父无犬子,王夫也很早就显示出了他的商业直觉与投资天赋。在上大学的时候,王夫也动过辍学创业的念头,想把英国的一些互联网金融模式引入到中国,但还是觉得不太现实,家里也不会同意,最终在伦敦大学读完了硕士学位。
2011年,22岁的王夫也回到国内,但没有进入华谊兄弟。用他的话说:“刚从国外回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进华谊干嘛呢,而且华谊是那么大的一个公司。我需要在外面多锻炼、多学习,就像我做天使投资,没有一个判断逻辑的锻炼过程是不行的。”因为从小在这个充满创业氛围的家族里长大,王夫也回到国内后也没有想过要长时间在大公司打工,2014年就与几个合伙人创办了集结号资本。
集结号资本的1亿元一期资金迅速完成募集,在去年年底已经完成了第二期募资。在集结号资本创立尚不足百天时,几位合伙人已约谈300余个创业项目。王夫也参与投资的项目包括:欧拉空间、虾Baby、蚂蚁校园、鲜歌、微猫、咸鱼游戏、百宝香、BEST、画皮皮、极牛等。“像极牛这个项目,在我们投资之后的三个月内,就融到了下一轮资金。而像咸鱼游戏这个项目,是我们和华谊一起投资的,每年有六七千万的利润,非常不错”。
王夫也在向记者晒投资的成绩单时,不忘记介绍一下他的创业合伙人团队。“范黎、付建中和我的性格非常互补。付建中比较较真,很有原则,看问题很客观;范黎则属于技术驱动型的、导师型的投资者;我可能会更直观一些,多凭感觉,看的东西也比较多。”这几个合伙人很像《集结号》里的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互相帮衬、共同努力。
王夫也在看项目的时候,最看重的也是团队,还有CEO的能力,当然前提是商业模式要清晰。
团队和CEO的成长性是我非常看中的,你上来不一定要100分,但要是一个能从80分做到100分的人。另外对商业模式肯定要先认可,需要考察商业模式和背后这个行业的体量,商业模式的切入点在哪里,以及对这个行业的影响,等等。
无论是在集结号资本还是在华谊兄弟做投资,王夫也扮演的都是一个“造梦者”的角色,集结号资本是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而华谊兄弟号称“中国的梦工厂”。在“造梦”的过程中,王夫也除了理性的逻辑判断外,更多的是依靠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他很注重义气,交朋友也是随缘,这体现了他的真性情,也有乃父之风。
自由成长之路
王夫也的真性情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从小时候起,他就处在散养的状态。6岁就开始住校,在13岁半,他就独自一人到英国读书,独立能力很强,也很早具有自由意志。所以,王夫也在成长历程中,表现出的是随心所欲、敢想敢为,从不拖泥带水的性格特质。
王中军在王夫也小的时候,并没有跟他说过一定要接班,父子俩的沟通跟朋友一样,什么事情都好商量。王中军给王夫也足够的空间和自由,什么事情都让他自己选择,这反倒让他更会负责任。
从打我记事起,父亲就在做华谊,接班家族企业其实不用动员,潜移默化、顺其自然的,我就要承担起这份责任。
王夫也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他与爱人是在英国认识的,当时是共同参加一个Party,成为了好朋友。2011年王夫也回国后,两人的关系从朋友发展为恋人,然后很快就结婚了。王夫也的爱人是做投行工作的,两人彼此欣赏,共同携手进步。王夫也很不喜欢有媒体给他安个“新晋国民老公”的头衔,“我们家里人的家庭观念都非常强,我和我太太都认识10年了,至于我为什么这么早结婚?跟太太认识的时间早,认识的时间长呗。”
双子座的王夫也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父亲的艺术天分,他受父亲影响,从小喜欢画画,画的画也上过杂志。本来王夫也是想走艺术路线的,去英国留学报的是艺术专业,但阴差阳错的最后学了数学,做起了金融。不过,王夫也对艺术创作的热忱在心中并未泯灭。在谈到中韩两国在影视艺术方面的差距时,他认为韩国推行的是文化输出的国策,对电影给予了很大的扶持,而且韩国的电影体系很成熟,中国则是草台班子居多,没有那么的工业化、系统化。
中国的电影产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时期,在高速成长的同时也需要传承,需要新一代的电影人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思维、新的血液。王夫也成为华谊兄弟的董事,只是一个开始,如何将资本与艺术更好地结合,如何将他的真性情融入到这个造梦工厂的运转中,未来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
(本文刊载于接力杂志2016年6月刊,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微信号:jielim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