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霸唱诚意之作-河神,津门天团强势挽尊
九河下稍天津卫,两道浮桥三道关;
南门外叫海光寺,北门外是北大关;
南门里是教军场,鼓楼炮台造中间;
三个垛子四尊炮,黄牌电车去海关。
这个顺口溜,是说旧时天津城的风物,民国那时候,南有上海滩,北有天津卫,乃是最繁华的所在。
《河神》里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水事奇异的天津卫。小编见证了暑期盗墓档从天下三部曲(牧野,黄皮子,河神)同台竞技,到津门天团独领风骚全过程。
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剧介
民国年间的天津卫水患频发,河中怪力乱神之事不绝。
河上警察队队长郭得友深得师傅“老河神”的真传,一手点烟辨冤的绝技,告慰冤魂无数。
漕运商会会长离奇死于河中,郭得友背负嫌疑与会长之子丁卯,青梅竹马的女伴顾影,以及天津市政府秘书长之女肖兰兰一同查清案件,
发觉种种诡谲的迹象都指向了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所谓天时
天下的三部曲是按牧野,河神,黄皮子的先后顺序播出的。
牧野打头阵,恶评连连,评分无限接近《深夜食堂》,有它“珠玉在前”,观众对盗墓题材网剧的宽容程度基本是达到最高了。
而后上映的《黄皮子坟》,名导佳作,爆款IP,也是带走相当一批粉丝。
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反倒变成了《河神》的助力。毕竟期望与现实落差太大,不少粉丝找回《河神》洗眼睛。
河神本来赶在二者中间放映,但是反倒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天下霸唱强势挽尊。
证明了天下的书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观众的眼睛是还是雪亮的……
所谓地利
小编看来地利就是指作品本身的IP优势,《河神》这本书只是搜集资料就花费三年时间,有些东西书稿上是不会出现的,一些鬼怪掌故都是老人们口耳相传,才留下的。
天下霸唱更是直言,写一部河神花费的经历是鬼吹灯的8倍。足可以看出这部书是诚意之作了。
但是当传出河神被改编时,小编还是很诧异。因为原著河神其实是一个天津的鬼水聊斋,故事过于碎片化。
这对编辑的考验可谓是巨大,不过《河神》从众多纷繁的小故事里抽出小说的主线,并把原文中提到的天津掌故,人文风土,融到主线故事中。并让小河神的津门天团穿起整个故事,同时这些风土人情也让剧集“津”味十足。
原著中的钩子帮与火神庙行脚的文武比斗,就被搬到了漕运商会与一生门的帮斗之中。文斗,拼功夫和运气;武斗拼胆子和气势。这种方式似乎更讲规矩,也更符合津门跑码头的帮会的江湖形象。
所以,《河神》也成为少有的改编分数高于原著分数IP网剧了。
至于人和
新旧相和,讲究,走心……也算是网剧里面的精品。
首先,预告片花,做的就很精彩,虽然也有两个鲜肉,但风评不错!
演员阵容方面:
剧中男一号留洋归来的富家少爷法医丁卯由张铭恩饰演,张铭恩凭借民国悬疑剧《老九门》中的张副官一角中扎实的演技、出众的颜值吸取不少少女粉。
剧中男一号小河神由李现饰演,之前因和陈晓合作《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被大众熟知,在《法医秦明》中饰演警察队长林涛,纯熟的演技及略带痞气的帅气让他人气高涨。
这部剧背景放在天津卫码头,比起上海滩,天津似乎更加兼容并包。
小河神郭得友,隶属五河捞尸队,靠的是点烟辨冤的绝技和天赋超群的水下功夫。属于江湖。
而另一位男主丁卯,则是德国留学回来的千金之子,他代表了新派科学,对古旧的探案手法嗤之以鼻,但在见识了真正的点烟绝技后,开始放下成见,拜入老河神门下。
编剧将原著拆分,把里面的角色赋予新的身份,小说里面的中年大叔变为青年,让李现和张铭恩饰演。整体主演年轻化,是目前网剧的一个走向。
而小河神的懒散和丁卯的严谨,看似不相容的两个个体,都有一颗为仁善之心。由开始的文化冲突,变成后面的互为助力。
除了角色设计的新旧互补之外,剧情的构造也是十分的注重讲究,讲究背后自然是走心的设计。
剧情开头不是传统的片头曲,而是采用起兴的手法,层层递进的介绍了四位主演的身份,性格,职业特点,直接新颖。
而前情提要,则是采用评书的样子,满满的津门style,充满江湖烟火气。,短短两分钟完成前情提要,下断词概括本集剧情。比起隔壁楚乔传十分钟剧情回放,可以称得上是良心。
进入剧情,各种细节诚意满满。
开篇,“靠水吃水,吃水就得敬水”,引出祭河大典。黑白分明的傩舞,配上“山兮魈兮,欲夺吾身”的敬畏词,看到这里,小编觉得比隔壁“两块钱一瓶的北冰洋”的开头,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祭神大典,捞出来一大一小两个漂子,而后在老河神家,丁卯和郭得友按老河神吩咐“铺树叶,泼灯油,撒黄豆”,布下捉偷婴尸贼的阵。
结果贼跑了,老河神留下一句
神转折,看来除了剧情发展,“规矩”也是《河神》追求的东西,再比如前文中提出的文武斗,对于观众来说都是一种新鲜的体验。而这些江湖门派上的道,都是津门风物所产生的文化。
在第四集末尾河上浮现了上百只漂子,经过丁卯的化验,他们都是死于中毒。
此时众人一筹莫展,郭得友决定点烟辨冤。剧里小河神的小河神虽然有着超凡的天赋,但是身子过弱,点烟会有很大危险。
但为了查出上百条人命按的真相,郭得友殊死一搏,这样的形象与前几集的跳脱形成鲜明对比。
在烟雾中,小河神看到了一群失去理智的白衣人和死者争抢大烟,从而推断漂子死因——鸦片,打开僵局。
“心中幽怨,还魂戒烟,魄离水底,早踏黄泉”在剧中点烟辨冤其实也是一个类似于BUG的技能。
但是这个技能是十分有文化特色。就譬如清公案里面的施公案靠的是鬼怪显灵。都是依托于一个事物,进行案件推演。这样获取线索的方式,比起平铺直叙的枯燥寻找,更能直指重点。
除了这些主线剧情,支线上的人物塑造的也很出彩,各具特色,津门小人物的生活也塑造的有声有色。
风趣,犀利,能吃好喝,疼爱女儿的老神婆。
前倨后恭,“厚黑学满级”的付队长。
风月场上八面玲珑的老鸨花娘。
这些支线人物诠释了天津小人物的生活,《河神》在给观众慢慢展开一幅动态津门风情长卷。
总的来说,《河神》的成功,归功于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走心的剧组。还是那句老话“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